人生倒计时
-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
- 这周已经过去天
- 本月已经过去天
-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
热评文章
刍怎么读是什么意思
刍(拼音:chú)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其古字形像手持断草的样子。本义是割草,引申为割草的人和割下来的草,还可以引申为吃草的牲畜,如牛羊。也用作谦辞,称与自己有关的东西。
《道德经》中的“刍gǒu”是什么?
刍,chú,一只手正在拔(用来饲养牲畜的)草,割草、拔草;也指喂养牲畜的草。象形兼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又(手)从草,表示以手取草。
刍gǒu,就是用喂牲畜的草编织成gǒu的形状。
相对于其他祭品,草gǒu是没有什么价值,用完付之一炬或丢弃。
那么这句话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gǒu”的意思是不是:圣人不仁义,对待老百姓像草gǒu一样?
把老百姓当做草gǒu是没错,关键是“圣人不仁”,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意思。
这话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五章: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gǒu,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gǒu。
我们知道老子的中心思想是“无为”,他的宇宙观中最本源的是什么?“道”。所谓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是遵从“道”来自生自灭,不用“有为”来横加干涉。你的“有为”只会违背“道”的本意。在老子眼中,并没有好坏善恶忠jian,只有遵“道”无为和逆“道”有为。
那么在老子的思想里,人和刍gǒu有没有区别?并没有。天和地又有什么区别,也没有,不过都是遵循自然之道运转的机器而已,自然也不会有任何倾向,任何感情。道生息万物,并不自以为道。所以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gǒu”,天地无情,生万物而平等视之,任你自生自灭。“圣人”,是老子思想中接近道的人,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gǒu”,圣人管理百姓,有没有偏颇轻重,一视同仁,任百姓休养生息。
所以,作刍gǒu没什么问题,只要圣人不折腾,天下就安生。
声明: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 E-MAIL:admin@bb1314.com